hero609
|
2008-10-15 14:32 |
怀念那个倔强的老头——柏扬
感谢色中色还有文学区可以给我们这些还有点酸想法的站友一个可以交流的
平台
人,就这么去了,越来越少的人才记得他的名字和他的书,全国人民都在看
奥运看火炬,一个不知名的台湾作家的故去本来也不会引起太大的波澜,但是总
要有人会纪念他、记得他,第一个是易中天,他说:「中国会继续前行,柏扬先
生安息吧」,也许就这一句话,让我对「文化快男」的他的印象好了很多,毕竟
我不爱看热闹的东西,百家讲坛也一样。
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看他的书,是15岁还是16岁,不记得了,书,也是
只有那一本《丑陋的中国人》。
有人说他愤世嫉俗,我觉得这样对他来说不公平,被蒋委员长关了很多年的
绿岛监狱,并没有让这个倔强的老头因为曾遭受迫害而变得偏激,也许他没有鲁
迅深刻,也许他没有李敖懂得迎合大众的口味,也许他在大陆比在台湾更不受欢
迎,但他从骨子里真诚剖析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民族性格的勇气,永远是值得我们
这些后辈敬仰的。
传统文化是否是酱缸文化,我想没有通读二十四史与四书五经的人是没有发
言权的,真正的学贯中西的大家,往往都是从私塾开始,柏杨的观点我不想讨论,
我这个垃圾资质也压根就没有品评他老人家思想的权利。但是,传统的官制文化、
礼法文化是否真的扭曲了我们中国人的性格,让我们自发的恐惧权威,迷信权威、
让我们满口仁义道德但是内心深处又固执的不肯轻易相信别人,战国时代的中国
人是这样的吗?秦汉唐时代的中国人是这样的吗?社会风俗也许是一方面,但主
流意识形态的束缚又是另一方面,自宋代开始,被柏杨先生尊称为「酱缸蛆」的
二程与朱熹留给我们的东西是真正的儒学本意吗?还是一方面自己不停的娶小妾,
一方面不停的教诲别人符合定制的一切,「内圣外王」弄到后来,内心所思与时
代脱节,外王不足导致外敌入侵,无论于国于家于个人于时代,宋明理学留给中
国人的遗产,永远是糟粕大于精髓。
儒学确实是最符合中国人民族性格的哲学,但不应该是僵化的体制化的官方
意识形态,儒家的入世心态不如法家,清净无为不如道家,内圣外王不如兵家,
但儒家强调的修齐治平,正心诚意到是给予了中国人讲求个人道德与个人发展的
一条明路,虽然对军国大事毫无实践意义,但对于个人的修养来讲,其他学派无
出其右。然国家的变化,政治时局的变化无不要求儒者内可定乱、外可御敌,这
实在是强儒学之所难、强孔孟之所难,汉唐儒者尚可兼收并蓄、融会贯通,至宋
明则自发僵化、闭目塞听,不知民间之疾苦、不知时局之艰难、一心养「气」,
丧失进取心事业心,求功名以求子孙衣食无愁,整个社会越发压制新生事物,整
个文化也越来越象可以把所有一切都同化为自己味道的「酱缸」。
中国之落后,不在于孔孟,不在于儒学,高喊「吃人的礼教」,高喊「打倒
孔家店」,实际上并不知孔孟所说为何?不知真正的礼教为何?情绪是可以宣泄
的,孔庙也是可以打砸抢烧的,可把一切都推倒了重新来过,印证在我们民族骨
子里的东西并没有变,并不因为意识形态脐带的切断而从此有了新的生机,到底
是儒家误国,还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强制改造了儒学,使本来自适于个人的东西硬
要拖出来当成社会的定律与法则,何以不败?儒学的本质是入世的,是平和的,
是贴近每一个人内心的简单东西,而至程朱则被神秘主义化了,被僵化了,从这
一点上来说,宋儒不但要对他们自己的国灭家亡负责,也要对他们给子孙后代留
下的东西负责,柏杨那么恶狠狠的戳这些人的脊梁,我想没有错。
文章就写到这吧,自己国学底子本来就弱,胡诌几句可以,再深入探讨下去
恐非所长了,鲁迅也好,柏扬也好,甚至也包括李敖,以后能那么直接剖析我们
自己民族性格的作家会越来越少了,现代的人都喜欢听开心的东西,悬乎的东西,
喜欢「伟大复兴」「和平崛起」之类的字眼,作为一介草民的我,真诚的希望象
柏杨先生这样的倔老头们不要都离我们而去,批评我们自己的声音,只要有建设
性的也希望会越来越多,不如此,我们永远都不能进步,不如此,我们就会在无
尽的历史循环里重复着一代代中国人的悲剧。
朗朗乾坤,浩气长存,柏杨先生走好……
[ 本帖最后由 RachCooL 于 2008-10-18 16:21 编辑 ] | |
查看评分记录
积分 |
用户名 |
时间 |
理由 |
金币 +10 枚 |
云淡1978 |
2008-10-16 18:29 |
有人告诉我此篇文后半篇原创较少! |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 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