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榜 短消息 big5 繁体中文 找回方式 手机版 广 广告招商 主页 VIP 手机版 VIP 界面风格 ? 帮助 我的 搜索 申请VIP
客服
原帖内容
8972478

2011-8-31 14:42
从牝鸡司晨说起

                                    从牝鸡司晨说起

  突然想起这个成语,原意是母鸡打鸣,用来比喻女人掌权。自然界的规律还
没有变,母鸡还是不打鸣的,但社会已经变迁,男女平等已经成为常态。女人掌
权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也不会有人来说些「牝鸡司晨;家之穷也」来自讨没
趣。

  因为社会变迁,而意义消亡的词或者说事物很多。我想这也可以成为一个反
思传统文化的切入点。

  什么是传统文化呢?唐朝的时候不会认为词会是传统文化的代表,但是宋朝
的文人们把词发展到很高的水平,与唐诗并列。宋朝的时候可能并不曾太多的关
注小说,但是后来小说却变的很重要。我想说的是,其实所谓的传统文化,只是
后人对前人成就的膜拜。如果现在能在某一方面发展到一个高度,难么对后来人
而言,这个就是传统。

  就像上面牝鸡司晨的例子一样,随着社会的变迁,过去好多的东西已经变质
了失效了,没有用处了。守着那些东西毫无意义。辛弃疾的词我很喜欢,写的确
实很好,但是没有工具书的帮助,我是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的,那里有太多的典
故。但为了读懂辛弃疾的词去弄明白所有的典故是不是值得呢?我感觉不是很必
要。白话文的规范已经形成,那么学习古文的意义何在呢?我想仅仅看看个人兴
趣了解了解就行了。难道真的还要指望要用论语去解救整个世界?

  五千年的文明,似乎是很值得留恋的东西。但到底值得留恋的是什么呢?回
头看看,也就是那么些事。

  与其在那些陈腐的故旧中找东西,不如积极的创造。

[ 本帖最后由 的分类排队 于 2011-8-31 19:52 编辑 ]

查看评分记录

积分 用户名 时间 理由
金币 +26 的分类排队 2011-8-31 19:55 感谢发帖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 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