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男篮在2011年斯坦科维奇杯赛上以一胜七负的成绩结束了所有的比赛,同时创下七项最差记录,主帅邓华德再次成为媒体和球迷口诛笔伐的对象·······

一.能力

中国队战术的“简单粗暴”,所有人都充满进攻欲望,除了所谓的疯狗精神,没有一个稳定的阵容,也没有一套稳定的战术,没有战术配合,既不打挡拆战术,也不会防对方的挡拆,联防不会守,亦撕不开对方的联防,在比赛中中国男篮是一支没有1号位的球队,所有人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攻击篮筐,这就是邓华德所打造的中国男篮。

面对着赛后媒体记者关于男篮缺乏成熟战术的质疑,一向惯于给人制造惊喜的邓华德再次给了舆论一个激烈讨论的口实:“我们打的基本战术叫移动进攻,当大家感到累的时候。进攻就难以施展……直到九月份,我才会将这些战术套路摆出来……我们不想过早暴露我们的战术。”

中国男篮的战术打被了传统,以跑轰战为主,这样的战术要求具备三个条件,一是队员体能,二是队员的结构,三是整体攻防和节奏。可是,这三个条件,男篮都不具备。33岁的大郅,苏伟等都不具有打跑轰的条件。可以说,战术是失败的。整体攻防节奏散乱,对抗能力差,这些如何能打跑轰?

本届斯杯,在主教练邓华德的调教下,中国队的进攻毫无章法。结果在比赛中,易建联的每一次进攻几乎都要遭遇肉搏加粗野犯规,一向好脾气的易建联在场上发飙,恶意犯规掀翻对手。赛后,邓华德竟然大言不惭地表示,男篮攻击乏力是因为他不想过早暴露火力。

熟悉男篮的人都知道,邓华德从来都不是战术大师,他更像一位心理医生。

本届斯杯邓华德注重防守,但中国场均得分不到60,这与邓华德的战术有着直接联系。

国家队的进攻打得特别乱,没有太多的配合和章法,大多数时候是靠球员的个人能力。

要说邓华德的咆哮也确实能给中国篮球带来激情,但他带给球队的是精神改变而非实力提升。

去年世锦赛之后,易建联在说到邓华德时这么评价:“技战术方面不谈,他给球员空间,让球员打球。”话很明白。

二.责任

“男篮主力5人受困伤病,现在队内最重要的人是医生”,但就是不提自己的责任。

中国男篮连续输球,邓华德说:“这么多比赛,其实都是是商业价值,没有比赛价值。”

三.性格

据悉在中国男篮与巴西队发生打架事件前,邓华德曾对球员们说:“如果你们不敢和巴西队干,你们就是娘们!”

无论对于中国还是外国同行,邓华德永远会把自己放在对立面上。其实邓华德在圈内的人缘已经差到了极点,但邓华德本人似乎毫不在意。

邓华德与中国男篮从曾经的宠儿到如今媒体口诛笔伐的对象,与邓华德趾高气扬的性格不无关系。

只要有媒体对中国队提出一点点质疑,邓华德都会毫不犹豫地讽刺记者是否懂球。

只要是裁判做出对中国队不利的判罚,邓华德也会红着眼睛冲上去大喷垃圾话。

中国男篮一输再输,现在“倒邓声”一片,邓华德在这种情况下依然不知“悔改”,反而变本加厉地威胁起媒体来,“等明年奥运会之前,那些媒体想来采访我是不可能的事情。”

四.用人

邓华德说:“每一个队员都是核心,”但实际上是无核心。

他放任刘伟浪投。

我们看到了西热力江在凭借个人能力单打独斗,其他四个人在一旁看他表演;看到易立在篮下1对3被盖,没有人帮忙。

五.情绪

中巴群殴事件邓华德暴怒是“导火索”,他的情绪失控影响到了队员。

邓华德树敌太多,一张大嘴把所有裁判与对手招惹了个遍,招致众裁判专门针对他。

一提“姚明”邓帅就动怒。

“怒甩衣服”“口吐脏字”等等事情在邓华德身上经常看到。

在球场上,还没有谁不被他骂过。

六.作秀

某知名裁判:“邓华德的咆哮都是在作秀。”

邓华德会在比赛中五上五下,你可以作秀,但千万别聪明反被聪明误。

七.声音

徐咏:“我原本就不认为邓华德是一个很好的教练,包括国内很多教练也都认为邓华德的战术其实很一般;在我看来他的换人和临场指挥都很一般,有的换人和战术都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邓华德入主上海的第一年成绩不错是因为球队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教练,可能让别人感到特别新奇。但随着时间变化,特别是他在上海男篮的第二个赛季,很多东西就都不管用了。”

“邓华德的简单打法和中国男篮个人能力的不对应、和球队继续发展的不适合已经逐渐显现出来,一支成年国家队越来越像没头苍蝇乱撞的青年队。但这不是媒体和球迷逼问邓华德就能解决的问题,就像你逼问一个政委怎样制定战略战术,那是司令的事儿,政委只能告诉你他怎么做思想政治工作。”著名篮球专家杨毅点评到。

“邓华德被广州球迷两度高呼下课,他是第一位在自己主场被喊下课的中国篮球国家队主教练。这是集训球员最多、打球人最少的一届国家队,是罚球最差、连败场次最多的一届男篮,也是进攻最差的一届中国男篮。”张澍

玩够了没?当豪言壮语变成玩火自焚的那一天,从天堂到地狱,邓华德其实只有一步之遥。